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

【北港媽祖來了!!!】

相關資訊連接



11/30-12/5日,北港媽祖都在台南唷!!!~
以下報導

百年盛會 風華再現 北港媽祖下府城 南都巡歷大天后宮會香   
 
   2011-10-30  
 緣起:
  台南府城是台灣開發早期、政治、經濟軍事中心,也是台灣府治所在地。北港朝天宮,台南大天后宮都是台灣媽祖信仰重鎮。尤其台南大天后宮是台灣最早的官建媽祖廟。而北港朝天宮是全台信仰人口最多的廟宇,兩廟合作迎請北港媽祖至府城做客,遶境、坐鎮大天后宮接受府城居民香火,曾經是台灣歷史上動員人力規模最大,官民全神貫注的宗教活動,此一活動始自嘉慶後期至道光初期,依據蔡相煇教授的引述:「北港朝天宮與台南大天后宮的關係非常密切,朝天宮媽祖在道光年以前即常被迎請至府城巡歷,並駐蹕大天后宮接受信眾膜拜經月始返。」
  百年以前北港朝天宮例由府城數十友廟配合「落府巡歷」欣起兩地宮廟與信眾熱烈響應,古時交通不便,來回交通路線非如今日之寬闊大道,聖駕途經之處,必獲沿途寺廟與信眾熱烈配合迎送,久而沿習成俗,形成北港媽祖落府城行之慣例習俗,此一活動行之頗久,成為兩地每年固定之重要活動。
   文獻最早記載此事皆為清代台灣最高行政長官台灣兵備道徐宗幹之《斯未信齋文集》其文中云:「壬子(咸豐元年,1851年)三月廿三日,為天后聖誕。前期,台人循舊俗,迎嘉邑北港廟中神像至郡城廟供奉,並巡歷城廂內外而回。焚香迎送者,日千萬計。」
   徐宗幹雖謂此是台人舊俗,但未提及始於何時。依徐宗幹所謂舊俗、語意推斷兩地此一活動應該始於嘉慶年間。徐文又謂「歷年或來,或否,來則年豐,民安。販賣藉此營生。」
   朝天宮媽祖南行,依例必被迎駐大天后宮,供府城居民膜拜,因當時大天后宮為官方祀典廟宇,具有代表政府象徵意義,故久了之後,台南方面也有人謂府城居民赴北港為進香,迎北港媽祖至府城為乞火。成書於日本據台初期的『安平縣雜記』。
  原來單純的府城居民至北港迎媽祖至府城供奉的宗教活動,其實純粹是民間敬奉媽祖的精神表現與民間單純的風俗。但至日據初已被分為二項活動,把府城居民至北港迎媽祖稱為進香,把北港媽祖至府城稱為乞火。其實按照早期台灣純樸的民俗、民情推論,當時社會單純,所謂進香也罷,巡狩也罷,甚至乞火也罷,宗教學術上尚無很明確的名詞,純為依各地風俗不同民眾所喊出的名詞而已,尚不如現代之學術論說、族群意識,甚至宮廟自我意識的抬高,演變形成今日之各廟自高自大的一股亂象。
  按理說民眾崇拜神像,無論任何神像同一種神明,應該只論雕刻時間的久暫,供奉時間的長短作為區分,絕無所謂以寺廟神像,論輩份之高低的理由,這是筆者所持淺見,不知大家以為如何?
  歷史上北港媽祖下府城,據地方歷代相傳與本宮現存文物印證,早期回湄洲進香,例由笨港口出海,回程由安平入港上岸,來回之際也引起沿途民眾送往迎來之熱烈盛況,同時朝天宮與大天后宮兩宮之交往情緣,曾經是北港與台南府城間及沿途人民共同熱烈期盼,參與的一項盛事,近兩百年來,雖因故中斷約半世紀,但是兩地人民依然代代相傳懷念此事。尤其近年來早時參與此活動盛會的相關寺廟,有許多不同人士不約而同提起此事,呼籲兩宮,再續前緣,籌劃辦理此事。
  本宮為廣泛搜集百年前北港媽祖下府城有關活動點滴,將逐步拜訪相關寺廟、耆老、文史之作者或學者。
  首先引述鄉土作家黃文博先生主編《倒風內海的故事》一書,「倒風內海 媽祖行腳」─消失的香路一文。……其實最早源於乾隆嘉慶年間,北港媽祖到府城的巡歷活動,而其行動的主要香路,就在倒風內海至台江內海各港鎮口岸,這條香路隨著倒風內海的浮覆,也消失在歷史的嬗變中。


  從這段文字記載,可知香路規模之大,連接今雲,嘉,南濱海地區,即古代之倒風內海,台江內海之濱,據考證,北港媽祖落府城路徑如下:
嘉義六腳朴子配天宮→八掌溪→塩水武廟、塩水護庇宮(第一站接駕)→新營太子宮(第二站接駕含五間厝朝隆宮、鐵線橋通濟宮等)→下營茅港尾天后宮(第三站接駕含上帝廟、中營慶福宮等)→麻豆東角天后宮(第四站接駕含代天府、護濟宮等)→善化慶安宮(第五站接駕含蘇厝第一代天府、安定保安宮、港仔尾福安宮等)→新市豐華福安宮(第六站接駕)→永康三崁店保靈殿(第七站接駕含蔦松三老爺宮、鹽行天后宮、鹽行禹帝宮、洲仔尾保寧宮等)→入府→小北正覺寺前→大天后宮(第八站接駕)。這些活動情景,已是歷史的事實。
 

2 則留言:

台北租屋達人台北短期住宿租屋 提到...

您好^^
很喜歡你們的風格!
我是台北的民宿
是否可以跟您交換連結呢^^
如果不行的話也很不好意思打擾囉
http://www.taipeisleep.com/
謝謝您^^

朗讀管理群。 提到...

哈囉哈囉~~沒有問題的~謝謝您的喜歡~能一起交流真是榮幸,還望給予我們任何指教。謝謝啦!!近日我會加入連結的!!!~若不嫌棄也可以交換一下名片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