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

體貼。


體貼,關於這個話題,情人節好像可以討論一下。
但我覺得很多人對體貼的認知似乎是不太一樣。

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屬於體貼的人,
但是接受的人卻沒有感受到,
那這個人到底是體貼還是不體貼呢?
是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來判斷的。

我覺得體不體貼有點主觀,打到對方的點就是O?沒有對到味就是X?
至少做人有禮節,懂得人情世故,我認為就夠了。

舉例飯桌上幫人撥蝦的、先擦碗筷再給你使用的、飯席間幫你夾菜的...零零總總,
以上我覺得是真正屬於個人特色的體貼,
但是如果不喜歡的人幫你撥蝦,你會想吃嗎?
不喜歡的人幫你買晚餐、接送情,你想收嗎?
體貼是要兩個都打O,才會成立的話,
這樣做了那麼多貼心的事情,還可以稱做這個人體貼嗎?

其實做不做這些都不是必要,重要的就是一個「合宜」。

就像國小生活與倫理早教的
●不遲到不早退;
●重要的約會就附正式的裝扮;
●飯前飯後幫忙準備點餐與收拾整理;


其實這些都是基本的,但是能夠真正顧及到的人又有多少?
一直坐著等人家服務的、
自己先拿餐具和飲料也不管同行人有沒有的、
要群體配合他一個人的,
這些人不是不體貼,但是就是少了點人情世故的教育。
也單純的自我,少了一些社會化就剩下生存的本能,
「餓了就是要吃,我為何要管別人?」
「有人會做,我幹嗎要動?」
久了之後,其實他一個人吃飯和很多人聚餐,都沒什麼差別。

過年期間,吃飽飯後去散步,
我和五歲的小姪子走在社區的路上手牽手,
過了一個街道彎了個彎,
他就告訴我:「我是小孩子,我應該要走裡面。」
他就自己往內側走。

讓婦孺走在內側這件事情,有多少壯丁會知道?
當下我才知道這不是體貼,這是一種教育。
五歲的孩子他懂什麼體貼?!
但是當大人教育他的時候,
他便知道現在他還弱小,所以大人是要保護他的。
但是長大之後,他得要保護與照顧別人。

提著很重的行李走在英國古老的車站階梯(老車站總是沒電梯),
總是會有好心的英國男士幫忙提到階梯的上頭,
倫敦人走路很快,但是幫忙在階梯提重物的行為卻不減他們速度與時間,
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習慣,
很多人說英國人很紳士,但其實倫敦給我的感覺還是有幾分冷漠,
你在車站請人幫你拍照,可能會因吃閉門羹而感到失落,
但是你若是一個需要幫忙的婦孺,你又會覺得他們很友善,
所以我倒覺得體貼,只是一種教育。

沒有留言: